4月24日讯 用艺术温暖乡村,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双翅。
近年来,朝天区着力还原乡村自然之魅力、建设产业化的田园景观系统、深度挖掘传播地域特色文化,加快推进艺术乡村建设进程,既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观意愿,也盘活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,吸引了众多天南海北的游客纷纷走进朝天乡村这片诗意的栖居地。
绿色是根,还原美丽生态
绿柳吐烟、陌上花艳,人间最美四月天。
熏风过处,色泽鲜亮的高山月季、玫瑰、辛夷花等相继开放,“多彩曾家山”百里花卉走廊成了名副其实的“七彩画卷”。2017年3月启动实施的“多彩曾家山”项目,深挖山水格局之美、厚植乡村自然生态,串朝天区12个乡镇64个行政村,以及148个乡村旅游景点成链,共惠及7.2万名群众。
“村里这么美,何必去远方。”位于多彩曾家山核心区域的平溪乡,绿植满眼、空气清新、天空碧蓝,溪里可捉鱼、池塘可洗菜,生态美名远扬,游客蜂拥而至。在外漂了多年的李志勇成立了菜根香蔬菜专业合作社,种植绿色有机蔬菜,盛产期前来采摘的游客最高峰达每日千人。
自来水通不通?沼气池建没建?垃圾如何处理?……艺术乡村的生态之美,不只在于种花养草、还原乡村自然之魅力,群众们更期盼完善的生活配套和治理,这才是艺术乡村的底色之所在。
“蹲坑?那都是老黄历啦。”50多岁的临溪乡清水村村民李国华很感慨,如今乡亲们不但用上了冲水厕所,垃圾也都是分类打包放垃圾清运站回收处理,村子干净又美丽,不比城里差。
人在乡村走,如在画中游。据统计,近年来,朝天区按照“一建三改两打造”的标准,共实施新村农户户办工程建设30500余户,改造提升自然村庄村落329个。
农业塑形,打造美丽田园
“云中天寨、白虎花乡”,袅袅婷婷的春雨中,沙河镇白虎村生态农业示范园上方,白色的云雾如轻纱般飘渺,如同一幅灵动的水彩画。
“占地800亩,目前,已按规划布局栽植了草莓、樱桃、桃子、李子、八月瓜等小水果500亩,目前,正在进行林下野菜套种。”该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德介绍,园区在时间上一月一景,一季一景,花季、果季更是一天一景;在空间上一山一景,一沟一景,一坝一景;在微观上一步一景,一树一景;确保了游客四季有景可观、有果蔬可采摘。
800亩四季水果产业园里,150余个生态鸡舍星罗棋布,2万余只跑山鸡正在果林间追逐嬉戏;碧波粼粼的生态鱼池上,拙朴的木质长廊蜿蜒向前,岸边杨柳随风轻轻摇曳……走进羊木镇新山村,就如同步入了世外桃源。
该村第一书记杨奇国深有感触地说:“发展产业增收是第一要务,同时,兼顾产业的可观赏性和艺术化发展,未来才有更多可能。”
一个产业园就是一个“田园景观系统”,田园就是公园、农村就是景区。近年来,朝天区创新推行“三园”联动全域覆盖的园区建设模式,共建成9个现代农业园区、 271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园、8932个户办产业小庭园,把田园变成了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,同时,实现了该区农户人均增收3100元。
文化铸魂,共享美丽经济
“金牛高峻自古晓,七盘峥嵘而今知。”漫步在位于转斗镇黎明村的七盘关诗词文化走廊上,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先生正悠然地品鉴着长廊收录的古诗。
4月24日讯 用艺术温暖乡村,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双翅。
近年来,朝天区着力还原乡村自然之魅力、建设产业化的田园景观系统、深度挖掘传播地域特色文化,加快推进艺术乡村建设进程,既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观意愿,也盘活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,吸引了众多天南海北的游客纷纷走进朝天乡村这片诗意的栖居地。
绿色是根,还原美丽生态
绿柳吐烟、陌上花艳,人间最美四月天。
熏风过处,色泽鲜亮的高山月季、玫瑰、辛夷花等相继开放,“多彩曾家山”百里花卉走廊成了名副其实的“七彩画卷”。2017年3月启动实施的“多彩曾家山”项目,深挖山水格局之美、厚植乡村自然生态,串朝天区12个乡镇64个行政村,以及148个乡村旅游景点成链,共惠及7.2万名群众。
“村里这么美,何必去远方。”位于多彩曾家山核心区域的平溪乡,绿植满眼、空气清新、天空碧蓝,溪里可捉鱼、池塘可洗菜,生态美名远扬,游客蜂拥而至。在外漂了多年的李志勇成立了菜根香蔬菜专业合作社,种植绿色有机蔬菜,盛产期前来采摘的游客最高峰达每日千人。
自来水通不通?沼气池建没建?垃圾如何处理?……艺术乡村的生态之美,不只在于种花养草、还原乡村自然之魅力,群众们更期盼完善的生活配套和治理,这才是艺术乡村的底色之所在。
“蹲坑?那都是老黄历啦。”50多岁的临溪乡清水村村民李国华很感慨,如今乡亲们不但用上了冲水厕所,垃圾也都是分类打包放垃圾清运站回收处理,村子干净又美丽,不比城里差。
人在乡村走,如在画中游。据统计,近年来,朝天区按照“一建三改两打造”的标准,共实施新村农户户办工程建设30500余户,改造提升自然村庄村落329个。
农业塑形,打造美丽田园
“云中天寨、白虎花乡”,袅袅婷婷的春雨中,沙河镇白虎村生态农业示范园上方,白色的云雾如轻纱般飘渺,如同一幅灵动的水彩画。
“占地800亩,目前,已按规划布局栽植了草莓、樱桃、桃子、李子、八月瓜等小水果500亩,目前,正在进行林下野菜套种。”该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德介绍,园区在时间上一月一景,一季一景,花季、果季更是一天一景;在空间上一山一景,一沟一景,一坝一景;在微观上一步一景,一树一景;确保了游客四季有景可观、有果蔬可采摘。
800亩四季水果产业园里,150余个生态鸡舍星罗棋布,2万余只跑山鸡正在果林间追逐嬉戏;碧波粼粼的生态鱼池上,拙朴的木质长廊蜿蜒向前,岸边杨柳随风轻轻摇曳……走进羊木镇新山村,就如同步入了世外桃源。
该村第一书记杨奇国深有感触地说:“发展产业增收是第一要务,同时,兼顾产业的可观赏性和艺术化发展,未来才有更多可能。”
一个产业园就是一个“田园景观系统”,田园就是公园、农村就是景区。近年来,朝天区创新推行“三园”联动全域覆盖的园区建设模式,共建成9个现代农业园区、 271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园、8932个户办产业小庭园,把田园变成了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,同时,实现了该区农户人均增收3100元。
文化铸魂,共享美丽经济
“金牛高峻自古晓,七盘峥嵘而今知。”漫步在位于转斗镇黎明村的七盘关诗词文化走廊上,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先生正悠然地品鉴着长廊收录的古诗。